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909万,上海的高校毕业生人数20.7万,再创历史新高。而今年的职场,迎来了首批“00后”高校毕业生。来自上海市公务员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应届毕业生和进入职场一两年的青年人成为考公人数大幅上升的主力军。
报考公务员的年轻人为何越来越多?在当今中国,公务员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6月6日,专家在复旦大学举行的“时代新青年的公职理想报告会”上进行了剖析。
复旦大学教授孙关宏认为,现在社会的选择相当多元,年轻人到高校深造,或到企业求职,也可以考公务员,还有的从事自由职业。“在这些选择中当公务员是比较重要的职业选择之一,所谓‘学而优则仕’,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要求。”孙关宏认为,公职理想中的公共理想是指所有报考公职人员的人都应当具有的理想信念,政治上要忠于党、忠于人民,工作上要勤学苦练真本领,做人要具备仁义礼智信等基本德行,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孙关宏也坦言,除了公共理想之外,还有个体理想,包括物质利益、名誉地位和技能水平。要正确处理好个体理想与公共理想的关系,也即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党的事业、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要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多一些奉献精神。
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王伯军曾任上海市委组织部人才处和教育处处长,王伯军引用了《论语》中的两句话,一是君子于义,义在宜业,言行要和身份相匹配。二是恭、宽、信、敏、惠,其中恭就是自我管理,宽是宽容,信是讲诚信,敏是敏锐,惠指基本的福利和人格的平等。要进入公务员系统,这五个字是方向。
上海市委党校教务处处长赵勇教授对公务员三个字进行了拆分解析:“公”包括公共性、公益性和公心;“务”包括服务、事务和务实。“员”是一群人当中的一部分,所以需要有很强的团队意识。赵勇一针见血地挑明: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公务员,有较强合作精神的人做公务员更好,此外,要用制度把公务员管好,公务员制度设计最重要的理念不是靠道德,也不仅仅是靠价值,而要靠制度塑造职业理想。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吴涛教授表示,从考公务员开始,需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就是对党忠诚、对国家忠诚、对民族忠诚。另外要以能力实现梦想,公务员素养中很重要一点是需要有公信力,当今的时代对于年轻人而言是比较好的时代,中国是迈向现代化治理的全球最大试验场。青年人需要有情怀,对人民负责、对党负责、对民族复兴负责。
选择成为公职人员的他们有故事,也有他们的想法。上海大学研究生张佳琦选择了从事公职,她希望像她这样的应届毕业生能在海纳百川的上海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本科和研究生期间学生干部的经历,让她拥有“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满足感,很喜欢在学习和工作之余帮助他人,公职岗位也能带给她很强的安全感。
上海华智公考学校是一所成立18年的公考培训机构,该校CEO张汪飞介绍,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都向应届生倾斜,鼓励他们加入公职队伍,这对广大年轻人来说也是一个时代机遇。
华智公考创始人陈强虎则表示:公职培训主要面向各类公职考试,公职考试是国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选拔人才的途径,培训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以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